首页/ 新闻中心 / 财政要闻 / 正文

延安市财政局以新担当保障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预算科 发布时间:2024-12-31 17:04

近年来,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自觉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上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多措并举育财源,在聚财理财用财上提质效。一是抓实财政收入组织。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认真分析研判财政收入形势以及增收措施,强化收入调度,加强收入共治,确保各类收入“颗粒归仓”。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持财政支出适当强度的基础上,多举措强化支出管理,加快支出进度,持续压减各类资金36项、3.6亿元,清理收回存量资金5.66亿元,腾出资金用于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政策落实。三是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深入研究、吃透中省政策,细致梳理可争取政策和项目,形成向上争取任务清单,定期通报科室争取资金成果,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做好资金争取工作。

蓄势赋能助经济,在支持高水平发展上提质效。一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产业资金+基金投资”双轮驱动,预算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0亿元,统筹推进“7+25”产业链群建设和“四类经济”发展。二是助推经济回升向好。多措并举筹措各类资金104.63亿元,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形成投资拉动力。发放消费券4500万元,持续释放消费潜能。落实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助企纾困政策10.53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全力增进民生福祉。落实衔接资金12.14亿元,下达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资金9.07亿元,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统筹安排10.5亿元支持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发展。安排3.75亿元支持“十大民生实事”建设,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坚定不移抓改革,在财政治理上提质效。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编制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管理理念,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统筹财力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实现有限财力与发展目标有效匹配。二是健全过紧日子机制。印发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若干措施,从严从紧控制各类活动、培训、规划方案等支出,对大型维修、大型论坛、会议展览等实施预算限额管控。将“过紧日子”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让过紧日子成为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自觉遵循的原则。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和社区事务、公共设施管理等4个领域改革,明确市与县级财政事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公用经费、广告宣传等3个领域支出标准,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公开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靶向发力筑防线,在高水平安全上提质效。一是兜牢“三保”底线。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三保”工作意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健全“三保”预算审核、执行监控以及风险处置等机制,夯实“三保”县级为主、市级兜底的分级责任体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二是妥善化解债务风险。全面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用足用好新一轮化债政策,健全全口径债务监管、举债融资等工作机制,确保法定债务足额还本付息,隐性债务有力有序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应清尽清,融资平台按期“清零”退出。三是加强财会监督。落实落细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聚焦增发国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主要任务,铆足干劲,加压冲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文字:张向阳

审核:高   菁

审定:惠藏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