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预算编制更精准、财政保障更有力、资金使用更高效,子长市财政局紧紧围绕零基预算、全口径预算、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任务,采取切实举措,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025年预算编制工作。
“三个同步”,提前部署预算编制。为把好预算编制“入口关”,子长市财政局于6月份提前部署预算编制工作,明确编制原则,细化支出标准,开展集中培训,倒排时间节点,推动“部门预算、三年支出规划、专项资金预算”同步编制,“项目、绩效”同步审核,“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两项机制”,深入推进“开门编预算”。子长市财政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财为民”政治方向,积极探索建立预算编制征询意见机制和过紧日子评估机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征询预算单位、人大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1月中旬以来,先后组织6个批次的部门预算征询意见座谈会,全面征询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为2025年“谋事排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向全市预算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子长市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实施意见》,定下“过紧日子常态化,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总基调,提出五个方面20条具体实施意见,为深入开展过紧日子评估提供了详细依据。
“三个优先”,做好零基预算加减法。为把有限的资金花到刀刃上,切实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子长市财政局坚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健全完善能上能下、有保有压的常态化项目储备体系,根据项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坚持“三个优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一是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由各业务科室统一组织测算工资福利支出、日常公用经费和“保基本民生”支出,确保“三保”支出预算足额安排。二是优先安排法定债务还本付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专项资金,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细化优化债务化解一揽子方案,统筹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盘活各类资金、资产、资源,通过“纳预算、遏增量、减存量”,确保债务率始终保持在绿色区间。三是本级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战略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国债本级配套,在“大事”上坚决做到“大气”。同时,坚持零基预算理念,在加减法上下“绣花针”功夫,彻底打消预算单位“纳入年初预算一劳永逸、年初预算只增不减”的传统思维和惯性。持续严控一般性支出,2025年日常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在2024年的基础上压减5%,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本级资金年底原则上一律收回,不再结转,腾出财力安排其他必要事项,有效避免了资金沉淀趴窝和有限财力被低效、无效占用现象。
“五大板块”,有序安排支出预算。近年来,子长市财政局科学谋划财政预算盘子,将支出预算划分为“三保”支出、其他刚性支出、专项业务费和经常性支出、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等五大板块,分类施策、有序安排。“三保支出”严格执行“三保”清单目录和支出标准,统一测算、足额保障;“其他刚性支出”根据上级政策滚动管理、优先保障;严控专项业务费和经常性支出,切实做到“小钱小气,能减就减”;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单独切块预算,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结合本级可用财力和三年支出规划有序稳妥安排。通过“分类”谋划施策,在“谋事不误事”的同时,确保了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落实、落细。
“三个强化”,确保资金安排精准高效。一是持续强化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一体化机制。涉及资产配置的预算项目,由国资中心进行事前调查评估论证,确需购置的方可申请政府采购或通过经费预算安排;积极探索设立“公物仓”“唤醒”行政事业单位存量“沉睡”资产,避免单位重复购置“低效”资产,推动跨部门资产调剂与共享共用。二是持续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机制。在申报项目预算时,对同一项目近三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避免单位“高估冒算、乱用挪用”和资金无效、低效安排。三是持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挂钩机制。对专项债券项目和新增专项资金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论证,无法实现收益自求平衡的项目暂缓申报,非必要支出不予安排。每年抽取部分本级专项资金、专项业务费和经常性支出项目,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部门预算编制中,有效压减无效、低效和非必要支出。
文字:杨 伟
审定:白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