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川县财政局以“抓收入、保运转、惠民生、强管理”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突出抓收入,在保障财力上下功夫。面对当前财政较大压力,以干克难,难中求成,千方百计抓收入保增长。一是着力培育财源。进一步完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推天然气、LNG等产业发展,华电25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新源公司CO2回收项目进入试运行,一批新能源项目成为财政收入的源头活水。二是狠抓收入征管。坚持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通过抓调度、月会商,逐科目细化收入预期目标,动态监测重点税源,做实做细收入征管。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2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0.6亿元,增长3.23%。三是全力向上争取。紧抓国家支持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有效增加可用财力。
突出保运转,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在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不断加大三保、乡村振兴、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支出领域投入,实现了动态调整,有减有增。一是严格过紧日子。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算好政治账、管好钱袋子,该省的一分不多花,该保的坚决保到位。印发了《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若干措施》,在“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评估问效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举措,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二是保障“三保”支出。坚持对“三保”支出逐项测算,实行清单化管理,库款调度优先安排“三保”预算支出,确保从源头防范和降低财政运行风险。三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县落实县级衔接资金3750万元,争取中省市衔接资金1.21亿元,支持苹果、梨新优品质改良、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城市排水排涝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累计统筹1.18亿元支持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打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宜川样本’”在《中国财经报》首版刊登。支持黄河沿岸“五大片区”抗旱保供等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1/7果园、3/4椒园产业用水和44%农村人口人饮补充用水问题。
突出惠民生,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始终将保障民生事业作为第一要务。一是助企纾困添活力。积极落实各项减免缓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七措并举”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在省财政厅财政简报刊登。二是民生民利有保障。筹集7028万元全力支持城乡一体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县域医共体改革等,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统筹资金支持推进融救助试点改革,社会救助新模式被民政部推广,实施项目353批次,综合研判资金1.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42万户、2.9万人次。三是心系群众办实事。创新探索基层财政所“三强化”促进“三提升”服务模式,切实打通为老百姓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支持“口袋公园”建设,使其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突出强管理,在树牢底线上下功夫。按照预算制度管理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规范预算管理。将财政专户资金(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切实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坚持库款调度优先安排“三保”预算支出,保障工资在每月15日前发放到位,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按月兑现。二是严守债务底线。细化完善各类地方债务偿还计划与措施,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截至目前,偿还政府债务本息9823万元,台账内拖欠企业账款3296万元清零。三是强化财会监督。印发了《宜川县财会监督工作办法》,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开展财会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财会监督协调机制,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文字:王 宁
审核:王 元
审定:焦 莹